DB21T 2671-2016 切花菊生产种苗繁育技术规程
ID: |
8760D6A819A34DE189A5DF14252719C3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23 |
页数: |
9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16-7-29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65.020.20,B 05,DB21,辽宁省地方标准,DB21/T 2671—2016,切花菊生产种苗繁育技术规程,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t chrysanthemum cutting seedling propagation,2016 - 07 - 26 发布 2016 - 09 - 26 实施,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,DB21/T 2671—2016,I,目 次,前言.. II,引言. III,1 范围 1,2 规范性引用文件.. 1,3 术语和定义 1,3.1 母本苗 1,3.2 生产种苗. 1,4 母本苗的培育. 1,4.1 原始母本苗选择、保存和扩繁. 2,4.2 母本苗生产.. 2,4.3 穗条采集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4,4.4 穗条保存贮藏 4,5 全光雾扦插育苗.. 4,5.1 育苗设施. 4,5.2 育苗基质. 5,5.3 穗条扦插前处理. 5,5.4 扦插管理技术 5,DB21/T 2671—2016,II,前 言,本标准按照GB/T 1.1-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提出,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,本标准起草人:侯忠、孙文松、张晓波、于春雷、赛丹、张文洋、叶福民、张天静、李瑞春,本标准为首次发布,DB21/T 2671—2016,III,引 言,切花菊生产是以种苗栽培的重要切花产业,种苗生产是切花菊生产关键技术环节,种苗品质直接影,响切花菊商品性状,关系到切花菊生产的成败。因考虑投入成本,切花菊生产企业及农户,除原种苗采,用购买的方式获得,生产用种苗已逐渐趋向于自己生产。但由于受设施和技术水平影响,种苗质量较差,研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种苗生产技术,制定切花菊种苗生产技术规程,对推动切花菊产业发展,提,高生产水平和市场占有率,增加生产经济效益,均具有重要意义,DB21/T 2671—2016,1,切花菊种苗生产技术规程,1 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切花菊种苗生产过程中的母本苗培育、插穗采集处理储存、全光雾扦插,本标准适用于具有相应设施条件的切花菊种苗生产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,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 4285-1989 《农药安全使用标准》,GB 5084-2005 《农田灌溉水质标准》,GB/T 8321 《农药合理使用准则》,GB/T 18247.5-2000 《主要花卉产品等级》第5 部分:花卉种苗,NY/T 1591-2008《菊花切花种苗等级规格》,NY/T 1657-2008《花卉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》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3.1,母本苗,用原种苗生产繁殖的具有品种原始性状的无病毒种苗,3.2,生产种苗,用母本苗生产的符合种苗质量标准(GB/T 18247.5-2000 、NY/T 1591-208)的种苗,从叶腋所生出的定芽,4 母本苗的培育,4.1 原始母本苗选择、保存和扩繁,4.1.1 原始母本苗引进与保存,DB21/T 2671—2016,2,引进脱毒组培苗作为原始母本苗。在相对独立的设施中保存。发现杂株或变异株,及时连根拔除,保证品种纯度。加强病虫害防治,对土壤进行消毒,杜绝锈病、蓟马等主要病虫害发生。连续种植2,年~3 年,必须进行轮作、更换场地,4.1.2 母本苗扩繁,以经过低温锻炼的母本苗的越冬芽为母本,进行生产用母本苗再扩繁,4.2 母本苗生产,4.2.1 定植时间、密度和数量,定植时间:夏、秋季栽培用苗提前3个月,春季栽培用苗则需提前5~6个月,密度和数量:株行距15 cm×15 cm。母苗定植数量按照生产用苗数量的1/8~1/10 确定,4.2.2 水分及遮荫管理,水分管理:母苗定植后立即浇透水。定植后至缓苗前确保种苗根系周围10 cm范围内水分充足;缓,苗以后视土壤和天气情况决定是否浇水,不干不浇,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0%~80%。所有灌溉用水应,符合GB5084-2005的要求,遮荫管理:母苗定植后用遮光率为50%~70%的遮阳网进行遮光,前3天全天遮光,第4天起10时~14,时遮光。阴天不遮,缓苗后及时去掉遮荫网,4.2.3 光照、温度管理,光照:种苗定植后立即进行人为补光,光强度50 Lx以上,23点到次日凌晨3点连续补光3小时~4小,时效果最佳。补光至母苗采穗结束为止,高压钠灯:110 w髙压钠灯,适宜灯距6 m,距地2.8 m~3 m,白炽灯:距地1.5 m为宜。60 w以上的白炽灯,每灯间隔3.5 m;40 w白炽灯,每灯间隔2.5 m,温度:种苗生长适宜温度15 ℃~25 ℃。夜温不能低于10 ℃ ,昼温不能高于35 ℃,4.2.4 摘芯、整枝,定植后母苗下部留3片~5片叶(距地面3 cm~5 cm),将上部生长点摘掉。侧枝长到3 cm~5 cm选留3,个生长良好,茎干粗壮,生长势均匀一致的侧枝作为一级采穗母枝,其余较弱枝条全部抹除。摘心后立,即喷杀菌剂,4.2.5 施肥,DB21/T 2671—2016,3,每亩施入腐熟15 m3 牛粪或10 m3 猪粪,同时将N:P:K=15:15:15的复合化学肥料100 kg,均匀,撒入苗圃地。摘心后7 d,每亩施速效化肥30 kg,以后每次采穗后施肥,数量相同,4.2.6 病虫害及防治方法,杀虫剂品种和使用方法见表1,表1 主要杀虫杀螨剂,农药品种 毒……
……